微膠珠疑流入港 或致「膠」海鮮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07/07 00:33

最後更新: 2016/07/07 00:33

分享:

分享:

磨砂膏及牙膏等常使用的微膠珠污染,在全球惹關注,其中在青口發現最多。有本港學者實地研究發現,微膠珠疑已入侵香港水域,本地魚獲有被污染的潛在風險。

有環團指進食「膠」海鮮,恐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,促港府規管。

環保署回應指,2004年起監測39種化學物質,相信微膠珠在香港地區造成的潛在環境影響較低。署方正密切注意國際及本地學者有關微膠珠的研究和發展。

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霍年亨,早前在本港各大海灘採集淺層泥沙樣本,發現本港西邊海灘雨季時的每平方米的微塑膠含量中位數為800粒,遠多於東邊海灘的約200粒。當中位處大嶼山的分流被稱為「垃圾山」,每平方米發現含有25萬粒微塑膠。

霍估計,由於廣東省製造全球十六分之一的塑膠垃圾,不排除廣東省的塑膠垃圾沿珠江港口流入本港,導致西邊海灘較東邊多。霍亦在本港水域打撈到與磨沙產品相似的微膠珠,直言本地漁獲有被污染的潛在風險。

綠色和平翻查58份文獻發現,超過170種海洋生物體都含有微塑膠,當中每克蠔肉含有0.47粒微塑膠,每隻野青口平均有4.6粒,每隻養殖青口則平均有3.3粒微塑膠。

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連佩怡指,微塑膠的實際危害仍在研究階段,難以從表面分辨海鮮是否含有微塑膠。但文獻顯示,微塑膠不易被分解,令魚類的腸臟變形,降低幼魚及浮游生物的精力與能力,相信進食含微塑膠的海鮮將對人體造成類似的負面影響。

綠色和平指,微膠珠為微塑膠的其中一種,常用於磨沙及個人清潔用品中。綠色和平委託浸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,以電話訪問形式調查了804人。調查發現,逾8成6受訪者不知道個人護理產品中的柔珠是微膠珠,近8成受訪者不懂得從產品標籤分辨其是否含有微膠珠成份。

連佩怡指,受訪者平均每周使用含微塑膠的磨砂或柔珠等個人產品4.39次,變相令每年有1.76萬億粒微膠珠被排到海洋,重量相等於111架雙層巴士。連敦促化粧品牌應停止在產品中加入微塑膠,由其他天然產品代替。

撰文 : 章淑廉 經濟日報記者